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蒸饅頭時,為什么會出現“死面”的情況,搞懂這3點,保準饅頭個個白又胖!
北方人愛吃面食,一款簡單的饅頭,既是早餐,還是主食。隨著南、北方飲食文化的深入交流,很多南方的朋友也愛上了白白胖胖、松軟香甜的饅頭。寶媽在家的時候,也經常會蒸上一鍋饅頭。早餐的時候,再配上一鍋營養粥,簡單又實用,非常的方便。
饅頭蒸得多了,自然經驗也就足了。前幾天,只吃素食的姑媽打電話來問我,為什么蒸出來的饅頭會出現“死面”的情況。同樣的做法,同樣的一鍋饅頭,結果又的成功,而有些卻黃黑又硬,塌塌的樣子,咬上去硬巴巴的,口感特別的差。那么,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今天,咱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。
一、面團發酵不完全
饅頭想要松軟又有嚼勁,發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決定著面團發酵通常有這幾個因素:1. 酵母用量太少,通常面粉和酵母的比例按照100:1即可,100克面粉,1克酵母即可;2. 酵母最好用30~40度的溫水化開,這樣發酵的效果才會最好。但千萬要注意,不能夠用太熱的水,以免酵母被殺死,失去了活性。
判斷面團發酵充分的標準,可以用手撕或者是用刀切開面團,如果切面上出現密密麻麻的蜂窩狀時,用手輕輕按壓,不回彈,那么說明面團發酵完全,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就不容易出現塌陷、死面的情況。
二、沒做二次醒發
為了節省時間,通常很多的朋友都會省略掉二次醒發這個步驟。其實,二次醒發并不是不可以省略。只是在省略的前提,一定是面團第一次發酵充分、徹底,然后面團揉至程度足夠。對于新手而言,第一次發酵充分后,揉排出氣體,然后再醒發20分鐘蒸制,這樣做出來的饅頭就不容易出現塌陷、死面的情況。
三、冷水蒸饅頭
蒸制饅頭時,用什么樣的水也很重要。熱水可以用來促進面團發酵,但千萬不可以直接用來蒸饅頭,更不能夠用開水上鍋蒸饅頭。開水蒸饅頭,會使得面團發硬,同時大量的水蒸氣滴落在饅頭上,造成死面塌陷,嚴重影響到食用的口感。
用冷水蒸饅頭是最佳解決方法,冷水隨著加熱升溫,慢慢的溢出水蒸氣,促使饅頭生坯充分、完全的發酵。所以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個個白白胖胖,松軟香甜,放多久都不用擔心會變硬,特別的好吃。
蒸饅頭時,為什么會出現死面的情況,搞懂這3點,保準饅頭白又胖!我是寶媽美食達人,用心給家人做好每一道菜譜!如果你也喜歡,就請關注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