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喜歡喝醬香酒或者關注醬香酒的讀者們,最近會發現有一個特別的現象,就是一二線的醬香酒熱度走下坡路,平時沒聽過的小品牌市場有些抬頭。
其實一直以來,高端醬酒都在為醬酒行業培育消費市場,但是價格卻是居高不下,動輒五六百、七八百一瓶,只能讓大眾消費者望而卻步。
而對于中小品牌來講,酒質也還不錯,又不存在高額的廣告、運營成本,見利就走,自然受消費者歡迎,高端品牌想必也聞到了味道,不得不通過降價、甩貨來換取資金的流動。
對于常喝醬酒的酒友們來講,總是有一種奇怪的感覺,總覺得現在的酒跟以前喝的酒不一樣了,其實這就是醬香酒慣用的伎倆:包裝不換,調整酒體,降價、降質同步進行,正所謂是換藥不換湯,蒙你沒商量。
對于真正愛喝醬香酒的酒迷們來講,在如此行情下到底如何理智地選擇醬香酒呢?通過我個人的觀察,總結了兩點:①去品牌化、②不以價格為衡量標準,我們一起來研究、探討一下。
去品牌化
經過了幾十年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,老百姓消費逐漸趨于理性、成熟,消費品的品質,往往要重于品牌,這是避不開、躲不開的鐵律,白酒市場也不能免俗。
因此已經有相當一部分酒友,在買酒的時候,選擇“去品牌化”,首要關注的是香型、酒質、口感,其次才是品牌或產區。
當然頭部品牌的地位,永遠是無法撼動的,比如茅、五、劍等一線品牌,已經具備了社交和金融屬性,擺在桌面上就是身份和實力的展現,但是大部分白酒還是以性價比為核心。
不以價格為衡量標準
從前的人是越窮越不自信,越不自信越好面子,現如今也是今非昔比了,雖然富裕了,但是錢還是不好掙,酒又不是生活必需品,在價格上當然也是在品質的基礎上,越低越好,除了品牌以外,價格也不再是衡量酒質的標準。
總結下來,想要喝到醇香的固態純糧酒,物美價廉的小品牌,對于大眾消費者來講,比價格居高不下的一二線名酒更為實際、實在。
這類實實在在的酒,市場上到底有沒有呢?答案是有,并且還很多,小品牌跟大品牌競爭,唯一的優勢就是性價比,比如有著“坤沙醬香酒標準樣酒”身份的遵仁臺,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品牌低、酒質高的,極具競爭力的產品。
對于眾多的醬香酒品牌來講,遵仁臺是新生的一個“乖寶寶”,酒廠的是家老酒廠,幾十年來以基酒、調味酒釀造為主業,只釀坤沙酒,最低窖藏都是在10年以上。
因為在全國有非常多的老客戶,應老客戶要求、順應市場發展,在酒業協會的鼎力支持下,推出了以“遵仁臺”為品牌的成品大曲坤沙醬香酒。
遵仁臺的品牌、技術背書還是很強大的,由酒協所屬的專家、技術小組親自品控,包括呂云懷、馮小寧等醬香酒行業領軍傳人,都對遵仁臺寄予厚望。
從酒體、口感上來看,風格典型、突出,以標準、純正的坤沙工藝進行釀造,酒色明亮微黃,倒出來如細線一般注入酒杯,濺起的酒花濃密的疊在一起,酒香隨之噴發出來,滿桌人都能聞到醇正的醬香和濃郁的復合香。
抿一口在舌面,酸香突出,舌下生津,細膩圓潤,后味無窮,不愧是出自大師之手,若是酒杯不洗放在那里,第二天空杯聞到的還是濃濃的酒香。
醬香酒經過幾年市場的高速擴張和發展,沉淀了非常多的忠實粉絲,市場也會越來越規范,期待能有更多的良心品牌供消費者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