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自古以來中國人與外國人吃法相差很大,例如中國人吃不慣西餐,外國人吃不慣中餐是同樣的道理,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,這種差異在美食上表現非常明顯。我國地域遼闊,南北方美食豐富多樣,獨特的美食很受年輕人的追捧。但有些中國美食在老外眼里是奇葩,甚至沒嘗到嘴里,就給出了差評,其實不是美食的原因,而是老外沒有掌握正確的吃法,導致鬧劇百出,網友:不會吃就別吃。
一、臭豆腐
臭豆腐在我國大街小巷常見,雖然聞起來不是很美好,但吃起來非常香。老外嘗起來更是覺得難以接受,認為這是腐爛的食物,擔心吃了不衛生,但還是有些老外愿意挑戰,甚至當場嘔吐,還是中國人的嘴壯。
臭豆腐曾因慈禧太后的喜愛名揚中國,被賜名“輕方”,后來列為御膳小菜,至今作為小吃流行于中國各個地區,很受人們的喜愛,外國人嘗起來很奇葩。
二、皮蛋
皮蛋被翻譯成百年蛋,曾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評為“惡魔蛋”,在老外看來,這種放在泥土里腌數月的鴨蛋通體烏黑,氣味刺鼻,口味怪異,一個蛋放幾天就不新鮮了,放了百年還能吃嗎?皮蛋和其它食材搭配著吃才美味,很多老外剝開蛋皮直接吃,顯然氣味很刺激,這也太不會吃了吧。
皮蛋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物,通常涼拌著食用,有清涼消暑的作用,它的制作比較簡單,利用石灰的堿性發酵,堿性中含有一定鉛,雖然皮蛋有一定的營養價值,但不適合經常吃。
三、毛豆腐
毛豆腐又稱腐乳,是豆腐經過發酵過程會長出白色的絨毛,安徽的毛豆腐全國有名,很多人喜歡吃毛豆腐,因為口感鮮美,而且還有一種營養成分,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。
但外國人品嘗毛豆腐時,忘記了最重要的食材搭配,拿起原味的毛豆腐直接下肚,很難品嘗到它的美味,老外吃中國美食太著急了,中國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,沒有經過烹飪,任何一道菜也不完美。
四、粽子
粽子在我國歷史悠久,每年端午節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詩人屈原,是一種文化遺傳。粽子是用江米浸泡搭配上紅棗、豆子、蜜餞、肉,用箬葉或葦葉包裹成四角的形狀,煮熟即可食用,每咬一口香甜軟糯糯。
但有些老外品嘗中國粽子時,不會剝皮,拿來直接咬著吃,然后就會說,好吃是好吃,就是皮有點硬,老外認為粽子和餃子有點類似,所以不剝皮直接咬著吃。然后給了粽子一個差評,這么好吃的粽子老外怎么就不會吃呢。
五、甘蔗
甘蔗在我國南方地區較為普遍的植物,它是用來制作糖的原材料,因為甘蔗水分較多,經常被人們當做水果啃著吃,嚼出汁水使整個口腔如蜜般甜。
之前在網上看了一個老外吃甘蔗的視頻,看了之后直接笑噴了,老外認為甘蔗雖然甘甜,但難以下咽,原來是把甘蔗的木材吃進肚子里了,老外真會吃,連木柴也不放過。
看到老外對中國這些美食差評,網友:不會吃就別吃,明明是食用方法不對,卻還抹黑這些美食,其實是中外文化的差異導致的一種現象。在中國也存在著美食的差異,例如南方人不一定吃慣北方美食,北方人不一定喜歡南方口味,正是有這些差異,才有今天的各種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