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說到排骨,一般指的是豬排骨,就是豬的肋骨,肉質軟嫩鮮美,肥瘦相間,好吃不油膩。
排骨的營養價值很高,富含骨粘蛋白、鈣質,可以給孩子、老人補鈣,所以很多人都會經常買排骨。排骨的價格較貴,最貴的時候50元1斤,現在也要36元一斤,如果不會挑就吃虧了。
在超市里,經常看見有排骨、精品排骨,價格相差好幾塊,都是豬的哪部分,有什么區別呢?其實,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,雖然都叫排骨,但一頭豬只有14對肋骨,也就是排骨。而每一對肋骨的長短是不一樣的,越長越“精品”,哪個部位是最長的呢?
答案是“中排”,也就是中間部位的排骨。這個部位的骨頭長肉也多,是排骨中的“精品”。
對大多數人來說,買排骨都喜歡買中間的,前排和后排都不好,都是長度比較短,骨頭多肉少,但區別是前排的骨頭很硬,不能吃;后排大多是軟骨,可以吃。
中排
中間的排骨的形狀最完美,長度可達30厘米,無論用什么做法,成菜造型美觀,看著最有食欲。不過,大家都喜歡買中排,但中排的數量稀少,一頭豬也只有十來根左右,不一定買得到。那前排和后排怎么樣呢?
前排
一扇豬肋排有14根排骨,“前排”指的是靠近豬前腿部位的4根排骨,它有什么特點呢?
因為靠近豬前腿,這個部位的運動量大,血管比較多,所以前排的顏色是最深的,是血紅色,中排的血管要少一些,所以呈粉紅色。
后排
后排是靠近豬后腿部位的4根排骨,豬比較懶,后腿的運動量比較少,所以這個部位的血管沒那么豐富,所以后排的顏色是最淺的。就長度來說,中排>前排>后排,如果買不到中排,前排是最好的選擇嗎?
錯了。前排雖然比后排長,但幾乎全是骨頭,而且骨頭又寬又硬,肉也又少又老,口感最差。
而中排的骨頭又長又圓,后排的骨頭又短又細,所以后排其實比前排要好一些。后排大多數是軟骨,老百姓也常把它叫做“脆骨”,口感嘎嘣脆,是可以吃的。
脆骨的營養價值很高,富含膠原蛋白、鈣質等,因此同樣的價格,買后排更劃算。而且后排骨上的凈瘦肉比較多,口感比較嫩,而且骨髓比前排多。但前排也不是一無是處,每個部位都有適合的做法,用對了做法,口感才好吃。
下面做一個對比,從長度、肉質、肉量上來比較前排、中排、后排。
長度——中排>前排>后排
肉量——后排>中排>前排
肉質——后排>中排>前排
因此,價格相同的情況下,如果買不到中排,后排是最好的選擇。
前、中、后排各適合哪些做法呢?
前排肉少又老,適合紅燒、粉蒸、燒烤等;后排肉多骨髓多適合燉湯,中排比較均衡,適合各種做法。
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?如果覺得有用,請大家給我點贊、評論、轉發、關注,讓更多的人都學到技巧,下次我會繼續給大家分享有用的美食知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