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粥是種很古老的食物,
大詩人陸游的《粥食》曾這樣記載,
- 世人個個學長年,
- 不悟長年在目前。
- 我得宛丘平易法,
- 只將食粥致神仙。
可見粥的歷史悠長,而普普通通的一碗粥在詩人眼里都趕上仙丹了,粥看似簡單,想要熬好了卻不容易,熬粥講究的是用砂鍋,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好米和水,大火煮開,小火慢燉,中間不能停頓,也不能再加水,直到熬的水米融洽,柔膩如一,表面上浮起一層油亮的粥油才算熬到火候,這樣的粥盛在碗里透青如脂,稻香沁人。喝粥喝的就是這個鮮勁,喝的就是這時間的味道。
看到上面的文字,不知您會不會有以下幾個問題呢?
- 熬粥常用的方法有幾種?
- 粥雖好,但是人人都適合喝粥嗎?
- 熬粥的秘訣有哪些?
那么今天咱們就從這幾個問題入手,來講講如何制得一碗好粥。
- 熬粥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?
粥的制作方法,常用的有煮喝燜兩種方法。
煮:是先把鍋置于火上,加入適量清水和大米,先用旺火煮至沸騰,再改用小火將粥米慢慢熬至濃稠熟爛,然后加入調味料或者直接出鍋上桌,在煮粥時需要注意,粥不離火,火不離粥,而且有些要求非常嚴格的米粥,必須用小火煮至爛熟,米粒呈半泥狀,煮粥的方法比較常見,也非常適合我們家庭中使用。
燜:燜是指煮粥時,用旺火加熱煮至沸騰后,倒入有蓋的砂鍋或者容器中,蓋緊蓋,放入蒸鍋內繼續用高溫蒸汽燜至熟香入味即可。用這樣的方法燜出來的粥,香味更加醇正,濃稠香綿。燜的方法是專業料理店采用的方法,家庭里也可以試用,只是過程比煮的方法略微復雜一些。
- 粥雖好,但是人人都適合喝粥嗎?
一般來說,熬粥的時間都比較長,加工的溫度也比較高,大米中的淀粉部分分解成短鏈糖類,造成血糖指數增高,所以醫生建議,糖尿病人不宜多喝粥,另外有些加了肉,蛋等高蛋白食物的粥品,確實含膽固醇較高,所以聽從醫生的建議,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粥食。
- 熬粥的秘訣有哪些?
選用原料
- 煮粥的大米以新米為好,米是熬粥的基本原料,一定要選擇無泥土,無雜質的新米,陳倉爛谷子不僅沒有營養價值,還會影響健康,發霉的谷物所產生的黃曲霉菌是重要的致癌物質,因此不能圖便宜,圖省事影響身體健康。
掌握火候
- 煮粥火候是關鍵,有武火,文火之別,必須注意掌握,火候不足則香味不出,太過則氣味衰退,一般熬粥要先用大火煮沸,再轉小火熬煮30~60分鐘,讓粥湯小滾至熟,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,粥的香味由此而出。
下鍋順序
- 煮粥時要注意不同原料的下鍋順序,如不易煮爛的豆類要先入鍋,花生,蓮藕等要待粥快熟時再放入,以保持鮮脆的口感,煮菜粥時,應先在粥熟后加鹽等調味品,再放青菜,當冷菜和熱粥邂逅,菜香會淋漓盡致地散發出來,而且色澤鮮嫩,營養也不會流失。
加堿味美
- 當我們煮米粥時,加些堿可使粥易熟,爛的快,煮成的粥質地黏滑,所以有些人煮粥時,習慣加入微量的堿粉,使粥味道更加鮮美。
攪拌點油
- 攪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”出稠“,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,粒粒酥稠,攪拌的技巧時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,蓋上鍋蓋到小火熬20分鐘時,開始不停的攪動,一直持續約10分鐘,到呈酥稠狀態出鍋為止,另外在粥改小火約10分鐘時點入少許調和油,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,而且入口特別鮮滑。
粥底輔料分開煮
- 很多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原料全部倒入鍋中,其實這是不科學的,粥底是粥底,輔料是輔料,先要分頭煮后再放入一塊熬煮片刻,這樣熬出來的粥清爽不渾濁,每樣原料的味道又不串味。
老舍先生說過:細想起來,粥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,所以,您做可不僅僅是一碗粥,更像是在觀看我們時代發展的一個展覽會,最后要提醒您粥雖好,可不要再來一碗哦。
最后關于粥的熬制技巧已經和大家全部分享完畢了,其中有什么不足或者瑕疵的地方歡迎您隨時評論指證,個人經驗有限,期待和您的一同交流學習。我是食味四季,感謝您的耐心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