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俗話說:二月二剃龍頭,一年都有精神頭。所以,每年的二月初二,孩子要“剃喜頭”,預示學有所成、出人頭地;大人要“剃龍頭”,祈愿平安順遂、萬事順心。
不過,除了“剃龍頭”之外,“吃龍食”也很重要。馬上就到二月二了,這8種“龍食”無論窮富都要吃,沾龍氣、行大運、天降龍福諸事順,一年的好兆頭全在這一天了。
一、吃豬頭肉——抬龍頭
“二月二龍抬頭,吃豬頭肉抬龍頭,一年都有好兆頭”,所以二月二這天不管有多忙、不管是窮是富都會吃豬頭肉,希望新的一年開個好頭。
【青椒炒豬頭肉】
1.首先,我們準備一塊熟豬頭肉切成薄片;青椒紅椒各一個切成菱形片,青紅椒配色比較好看;大蒜拍扁切成蒜末,生姜也切成末備用。
2.下面,我們把豬頭肉涼水下鍋進行焯水去一下油膩感,加入一點料酒去除腥味,水燒開后即可倒出,豬頭肉是熟的不宜煮太久
3.鍋內燒油,油燒熱以后倒入姜蒜爆香,抓入一小把干辣椒開小火炒出香辣味,起鍋加入辣妹子辣椒醬10克,炒出辣椒醬的紅油,然后倒入青紅椒片和豬頭肉快速翻炒均勻,從鍋邊淋入一點料酒,加入幾滴老抽上底色,把顏色翻炒均勻后起鍋調味,加入雞粉2克,胡椒粉1克,白糖2克提鮮,我們買的是咸豬頭肉這里不需要再放食鹽,轉大火快速翻炒化開調料,再淋入一點紅油讓菜品更加的紅潤油亮,翻勻后即可裝盤上桌。
二、吃龍須面——扶龍須
即便是家里沒有龍須面,吃面條也是可以的,又細又長的面條看上去和龍須非常相似,所以,在坊間吃龍須面又被稱為“扶龍須”,代表著對龍王的敬意。
【燜炒龍須面】
1.首先,我們準備洗凈的芹菜兩根切成段;白菜葉幾片、洗凈以后切成寬條;大蔥白斜刀切成馬蹄片,生姜切成菱形片,放入一粒八角,幾粒干辣椒備;豬肉一小塊,切成片,再準備龍須面200克備用。
2.鍋內燒油,充分滑鍋,倒出熱油加入涼油,倒入肉片小火炒1分鐘,炒出肉片中的肥油、變白以后倒入蔥姜等小料爆香,加入豆瓣醬5克炒出紅油。
3.然后把配菜下鍋,大火顛鍋翻炒均勻,淋入生抽5克,老抽3克調色,料酒5克去腥,從鍋邊淋入一勺清水,水燒開后把龍須面均勻鋪在配菜上,不要放入湯汁中,蓋上鍋蓋開小火燜5分鐘,利用蒸汽把面條蒸軟、蒸制微熟。
4.5分鐘以后顛鍋翻面,再淋入少許的植物油、半勺清水防止面條粘鍋,繼續燜5分鐘,把面條燜熟、燜至上色。時間到了開蓋,此時面條已經把湯汁完全吸收入味,把面條抄散,再快速翻炒幾下,讓顏色更均勻,咱們的燜炒龍須面就可以出鍋了。
三、吃春餅——咬龍鱗
在民俗中,二月二這一天是要“咬春”吃春餅的,春餅薄到透亮、又很圓、個個巴掌大,從遠處看就像一片一片的龍鱗,所以吃春餅美其名曰“咬龍鱗”。
【春餅卷菜】
1.紅薯粉條一把,在溫水中浸泡15分鐘;洗凈的韭菜一把,切成3厘米長的小段;紅椒一片,切成細絲用來配色;一把綠豆芽洗干凈;再切點蒜片備用。
2.準備幾張春餅、疊成三角塊擺放在盤中,另外再上面摞一個小盤裝菜用。
3.鍋內燒油,把油燒熱倒入蒜片爆香,加入蠔油5克提鮮,放入綠豆芽翻炒幾下,接著倒入韭菜大火翻炒,讓韭菜均勻裹上油防止出水。然后放入泡軟的粉條,加入食鹽2克,雞粉1克,胡椒粉1克,白糖少許提鮮,老抽3克提色,開大火快速顛鍋翻炒給食材上色,翻勻后即可出鍋裝盤。
四、吃餃子——食龍耳
餃子的形狀很像龍的耳朵,所以餃子也經常被人稱為“嬌耳”,二月二這一天又被稱為“龍耳”。不過餃子餡也有講究,最好是有菜有肉,預示著“有財有肉”。
【小茴香餃子】
1.首先,我們準備適量的面粉,加入食鹽2克增加面的筋性,放入半個雞蛋,用清水和成光滑的面團,硬度適中即可,用盤子蓋住密封餳面10分鐘。
2.準備五花肉餡200克放入盆中,加入姜末、蔥花,食鹽1克,雞粉2克,味精1克,十三香1克,老抽2克提色,蠔油3克提鮮,再放入少許白糖,把剛剛剩下的半個雞蛋也放里面,順著一個打出肉餡的膠質,這樣肉餡能容易成團、不會松散。洗凈的小茴香一把,切碎,放在肉餡里面攪拌均勻,再淋入香油10克鎖住餡料的水分備用。
3.面餳好以后揉搓成條,下劑子、搟攤子,放入餡料、虎口處一捏包成餃子即可。
4.餃子開水下鍋煮,用勺子輕輕推動防止粘鍋,蓋上鍋蓋煮2分鐘,水沸騰以后淋入少許清水,水燒開以后再次淋入清水,重復操作三次,這樣煮出來的餃子口感更加勁道,不易破皮。煮至餃子全部飄起,變得鼓鼓的就管出鍋食用了。
五、吃糖糕——吞龍膽
每年的二月二,我們老家這一帶都會炸糖糕,黃蘭蘭的又甜又脆,橢圓的形狀,遠遠望去就像龍膽一樣,所以吃糖糕又被稱為“吞龍膽”,也是希望自己能更有膽識、更有遠見,在學業、事業上都有所成。
【炸糖糕】
1.首先,準備低筋面粉一盆,加入兩勺白糖攪拌均勻。用剛燒開的滾水燙面,邊倒邊用搟面杖快速地攪動,把面燙熟。案板上刷上植物油,把面攤開晾涼。晾涼以后在手上抹點油開始揉面,揉一些植物油進去炸的時候好起酥,把面揉成團,蓋好醒一會兒。
2.取一個小碗,倒入白糖,撒入一點面粉,白糖和面粉的比例是3:1,攪拌均勻后備用,也可以加入一些蓮蓉或黑芝麻。
3.面團餳好以后掐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,把劑子握在手心揉成圓團,中間按扁捏成一個窩,在窩里面放入兌好面粉的白糖,再輕輕的把口扭在一起,口一定要收緊,不然容易漏糖。
4.鍋里燒油,油燒至四成熱的時候下鍋炸,下鍋的時候要從邊上慢慢地往下滑,這個時候要開中火或者小火,糖糕會慢慢的鼓起飄起來,外表變為金黃的時候就可以撈出控油了。
六、吃馓子——啃龍骨
不過各地習俗不同,也有一些地區吃撒子,炸至金黃的撒子細細長長,就像金龍出海、龍骨纏繞一般,所以吃撒子又被稱為“啃龍骨”,寓意沾龍氣、沾福氣。
【炸馓子】
1.拿一個面盆,放入食鹽2克,植物油100克,再加入適量的清水,放入面粉500克攪拌均勻,揉成一個柔軟光滑有筋力的面團,用小刷子在面團表面刷上一層植物油,再裹上一層保鮮膜餳30分鐘,讓面筋松弛、方便一會整形。
2.30分鐘以后,把餳好的面團子放在案板上搟平,然后切成一厘米左右的長條,均勻地刷上一層植物油防止粘在一起,再把長條擺在一起,蓋上保鮮膜再餳10分鐘。10分鐘以后,把長條在案板上反復揉搓后搓成圓條,盡量地搓勻一點、搓細一點,在盆底抹上植物油,把圓條盤成圓盤放入盆中,再次刷油再餳30分鐘,撒子香炸好,面一定得餳到勁。
3.面條餳好以后我們開始炸制:鍋內燒油,等待油熱的時間,我們將面條取出來,一頭夾在左手的虎口處,用右手把面條往外拉成細條,這個過程不要用力過猛,免得把面條拉扯斷。拉好以后把面條在另一個手指上纏9~10圈,再取一雙筷子撐在纏好的面條圈內,用雙手拿住兩頭,往外輕拉至20厘米左右長。
4.油溫升至七成熱時把拉好的面條慢慢浸入油鍋,然后將一頭扭到一邊,稍微定型后抽出筷子,這個過程要開小火,慢慢炸至定型,變成微黃后翻至另一面,最后顏色呈金黃色撈出,控油晾涼以后即可食用。
七、吃混沌——嘗龍眼
餛飩的形狀就像龍的眼睛一般,尤其是在咱們北方,吃餛飩經常被稱為“嘗龍眼”,老年人更是通過吃餛飩希望自己心明眼亮。
【千里香餛飩】
1.首先,我們準備適量的五花肉餡和一把泡發的海米,把它們放在一起剁碎,越碎越好,剁成肉糜最好,剁好以后加入食鹽、白糖提鮮、雞粉、雞汁、生抽、蠔油調味,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讓調料和肉餡均勻融合。然后分次往里面打三次蔥姜水,每一次都要把水分全部吸收,把肉餡打至上勁發黏,倒扣不掉落的狀態最好,最后放一點蔥花調味即可。
2.餛飩皮超市、面條鋪都有賣,在餛飩皮中間放入適量的肉餡,對角折疊把開口捏合在一起即可。
3.接著,我們調一下湯底:碗中放入香菜段、小蔥花、蝦皮、紫菜碎,加入食鹽、雞粉、胡椒粉,再來兩勺蔥油,沖入熱水或者是高湯就可以了 。
4.餛飩開水開鍋煮,煮至全部飄起來就熟了,把餛飩撈出來,盛放在碗中、美味即成。
八、吃包子——品龍蛋
二月二蒸包子的習俗,大多在偏南一些的地區,蒸得又大又圓的包子就像龍蛋一樣,希望吃了“龍蛋”成就不凡,象征著人內心的美好愿景。
【肉包子】
1.首先我們準備面粉400克,加入酵母5克,一點泡打粉,用溫水和面,邊倒水邊攪拌,攪拌至盆中沒有干面粉,把面絮揉搓在一起,揉成稍硬一些的光滑面團,蒸包子的面要稍微硬一點,這樣二次發酵時,包子才不易變形。用盤子蓋住,密封發酵2個小時。
2.準備適量的五花肉餡放入盆中,加入食鹽3克,胡椒粉1克,花椒粉1克,生抽10克,老抽2克調色,朝同一方向不停攪拌摔打3分鐘,讓肉餡把料汁全部吸收,攪拌出餡料的膠質。打入一個雞蛋,雞蛋能使肉餡口感滑嫩,淋入芝麻香油5克繼續拌勻,然后切點蔥花放進去拌勻,咱的包子餡就調好了。
3.2個小時以后面團已經膨脹變大,里面都是蜂窩眼。案板上撒底面,取出面團反復揉搓排凈空氣,把面團搓成長條,下成大小均勻的面劑,然后面劑搟成中間稍厚、邊緣稍薄的面皮,在面皮上放入調好的肉餡,邊轉動面片,邊捏合邊緣,捏的時候右手拇指保持不動,這樣捏出的褶皺均勻,包子更漂亮。放在案板上整理一下,使包子更圓潤,這樣包子的生坯就做好了。
4.把做好的包子生坯放入蒸鍋中,先不要開火涼水發酵15到20分鐘左右,然后大火燒開、轉中火蒸15分鐘就熟了。蒸好的包子個個白胖,皮薄大餡,又香又好吃。
雖然各地風俗不太相同,但每一種習俗的形成,都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,馬上就到二月二了,在這里第一美食祝大家新的一年:沾龍氣、行大運,財源廣進心事成,步步高升諸事順。
(第一美食編輯:小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