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(guān)
茵陳,又叫白蒿,屬菊科植物。嫩苗可作菜蔬、作菜,老了可以藥用。
民間存有“二月茵陳,五月蒿”的說法。近代研究證明,以秋季采收的帶果穗的茵陳蒿,所含約有效成分最多,療效比綿(嫩)茵陳更好。
茵陳,性苦、微寒,歸脾胃、肝膽經(jīng),可清熱、利濕、退黃,一直被中醫(yī)臨床視為醫(yī)治黃疸的要藥。
今天介紹的食用方法,主要還是嫩苗,在家里當(dāng)菜吃,在吃的同時,對身體也是有幫助的。
涼拌茵陳
材料:茵陳蒿嫩莖葉250g,白糖、麻油各適量。
做法:將茵陳去雜洗凈,入沸水鍋焯透,撈出洗凈,擠干水,切碎放盤中,加入精鹽、味精、白糖、麻油,食時拌勻即成。
功效:此菜碧綠清香,甘甜爽口,具有利濕退黃、祛風(fēng)明目的功效。適用于濕熱黃疸,小便不利,風(fēng)癢疥瘡,兩目昏花,夜盲等病癥。
茵陳窩頭
材料:鮮茵陳100g,米面適量。
做法:將茵陳洗凈,搗爛取汁,加清水適量調(diào)和米面,做成窩頭,蒸熟食,或做成饅頭亦可。此法對急性黃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。
茵陳蒿荷葉粥
材料:茵陳蒿25g,新鮮荷葉1張,粳米100g,白糖適量。
做法:先將茵陳蒿、荷葉洗凈煎湯,取汁去渣,加入洗凈的粳米同煮,待粥將熟時,放入白糖稍煮即成。
功效:此粥色淡綠,質(zhì)濃,清香甘甜,具有健補脾胃、利膽退黃的功效。適用于慢性肝炎恢復(fù)期,對疾病的痊愈有一定的作用。
綿茵陳煲鯽魚
材料:綿茵陳30克,蜜棗2個,鯽魚1條,生姜3片,這是2~3人的量。
做法:鯽魚放至鍋里,加少量油略煎至兩面金黃色;將全部材料放入湯煲內(nèi)加水,武火煲10~15分鐘后改文火煲1小時左右,調(diào)入適量食鹽調(diào)味,飲湯吃魚肉。
功效:此湯具有祛濕、養(yǎng)肝健脾的作用,適合濕氣重人群。常表現(xiàn)為頭昏沉重、全身困乏、四肢酸軟、食欲減退,還常用于黃疸、水腫、尿少、尿頻等癥。易疲勞,肝火旺盛的年輕人也可多食用。
——END——
⊙版權(quán)聲明:文章源于國醫(yī)名家,如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
⊙投稿信箱:ynzywx@qq.com(歡迎您原創(chuàng)投稿)
⊙責(zé)任編輯:佩蘭
⊙運營編號:YNZY00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