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之前有個網絡俗語,說“我只是個打醬油的!”其實,打過醬油的都是80、90后的孩子,00后的孩子都沒打過醬油。
小時候,家里的醬油用完了,媽媽給我2元錢,拿上醬油瓶子,跑到村東頭的小賣部打一瓶醬油回來,那時候還叫醬油。如今的醬油,都改叫“抽”了,比如生抽、老抽,還有味極鮮、自然鮮等,它們和小時候的醬油有啥區別呢?
其實,無論名字怎么改,本質上還是醬油,只是生產工藝和過去不一樣了。
醬油的生產工藝
三千多年前,古人發明了用肉制醬,當時是皇帝的御用調料,后來就演變成了醬油,后來人們發現用大豆制作的醬油風味相似,且價格便宜,就在民間廣為流傳。
傳統工藝比較復雜,包括蒸豆、發酵、釀制、出油、暴曬等步驟,需要的時間比較長。而現代工藝分為高鹽稀態、低鹽固態、澆淋3種工藝,發酵周期短,風味一般,比不上傳統工藝的醬油。為了讓改善風味,會加入一些增鮮劑,比如谷氨酸鈉、5'-呈味核苷酸二鈉等。
醬油為什么叫“抽”?和獲取醬油的方式有關,就是從發酵池假底抽取醬汁。
從假底中抽取的第一道醬油,就叫生抽或頭抽;而老抽并不是第二道或第三道醬油,而是在生抽中加入了焦糖色,經過特殊工藝制成的濃色醬油。
如今2種醬油的生產工藝都是一樣,廠家之所以要區分生抽、老抽,因為它們的用途是不一樣的。
生抽
生抽的顏色較淡,呈紅褐色,味道較咸,一般作烹調時調味、提鮮,比如炒菜或涼拌菜時用得多,還可以直接蘸食。
老抽
老抽因為加入了焦糖色,顏色較深,呈棕褐色,味道鮮中帶甜,主要是給食材上色、增鮮、比如紅燒菜用得多,但不適合蘸食、涼拌菜。
因為用途不同,所以不能說生抽、老抽哪個好,現在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是一瓶生抽、一瓶老抽。說到底它們都是醬油,醬油的風味好不好,和一個因素有關,就是氨基酸態氮,它的含量越高,醬油的味道越鮮美。
根據氨基酸態氮含量的高低,把醬油分為4級,即特級、一級、二級、三級。
特級醬油——氨基酸態氮≥0.8g/100ml
一級醬油——氨基酸態氮≥0.7g/100ml
二級醬油——氨基酸態氮≥0.55g/100ml
三級醬油——氨基酸態氮≥0.4g/100ml
家庭食用醬油,建議買特級醬油,像味極鮮、一品鮮等醬油,氨基酸態氮都超過1.2g/100ml,所以味道才特別鮮美。二級、三級醬油,就算便宜也不要買。
另外,醬油的好壞還和添加劑的多少有關,添加劑越少,說明質量越優質,最純正的醬油只有水、黃豆(或小麥)、食鹽。
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使用方法,有些醬油備注了佐餐,就說明可以直接蘸食,無需加熱,說明消毒過衛生條件更優。沒有備注佐餐的醬油,建議不要蘸食,加熱后食用更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