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咳嗽不一定得打針吃藥,聰明父母應該這樣

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
咳咳咳咳,咳一個多月,收不了尾,晚上一兩點總咳,怎么辦?

孩子咳嗽不一定得打針吃藥,聰明父母應該這樣做

馬鐘濤大夫

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,中醫全科醫師。

擅長運用中藥經方治療小兒和成人常見病證如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失眠、胃痛等;

擅長運用針灸治療面癱、頭痛、頸椎病、肩周炎等骨關節病證。

分辨各種類型的咳嗽及簡單的治療方法

最近也慢慢入冬了,天氣都比較冷,很多大人或者小朋友都比較容易感冒咳嗽。在感冒咳嗽里面,咳嗽是比較容易處理的,也可以說是比較難處理的。

咳嗽有一個官方的定義,它是胸腔突發性的收縮,造成肺部猛烈釋放空氣的動作, 通常伴隨聲音并反復出現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。

為什么它會出現這樣一個動作?比如當肺里面有異物炎癥,或者分泌物,還有一些過敏性因素,刺激到呼吸道黏膜的感受器,傳入到神經纖維,再傳到延髓的咳嗽中樞,引起咳嗽,使肺內高壓氣體噴射而出,隨著急速沖出的氣流,呼吸道內的異物或分泌物被排出體外。

這個是一個醫學上的定義。

孩子咳嗽不一定得打針吃藥,聰明父母應該這樣做

肺里面是有很多分叉的,我們稱之為支氣管。比如它靠近咽喉那一塊,比較粗的一條,我們稱之為氣管。一般我們那些異物炎癥分泌物就是從這些氣管里面分泌出來,一級一級往上推,推到大的氣管,再從咽喉變成痰,或者變成咳嗽。

從中醫古籍《黃帝內經》上面來看,里面寫著「皮毛者,肺之和也,皮毛先受邪氣,邪氣從其合也。其寒飲食入胃,從肺脈上至于肺,則肺寒,肺寒則外內合邪,因而客之,則為肺咳。」

「肺者,藏之長也,為心之蓋也,有所失亡,所求不得,則發肺鳴,鳴則肺熱葉焦。」

那么這段古文它想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呢?比如我們平時吃了一些生冷或者冰凍的東西在胃里面,單純這個寒,可能只是寒在胃,并不會影響到肺,但是當胃寒到一定程度,它就會往上走,走到肺,導致肺也寒。

這個時候可能肺只是單純的寒,并不會有什么其他的反應。但是當外面的天氣變冷了,或者夏天的時候空調導致著涼,外表有風寒的時候,外寒跟內寒兩個相合在一起,就變成咳嗽。

像這種咳嗽,我們稱之為寒咳。在所有咳嗽的類型里面寒咳是比較難治的。因為它不單純是肺寒。

治療咳嗽,或者預防咳嗽,肯定要知道我們為什么會咳嗽。下面我們來了解導致咳嗽的一些主要因素。

孩子咳嗽不一定得打針吃藥,聰明父母應該這樣做

《黃帝內經》關于人為什么會生病,它說「百病之始生也,皆生于風雨寒暑,陰陽喜怒,飲食居處,大驚卒恐。」

就是把病因分成三大類: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。

內因,比如情志上、情緒上的一些影響,比如喜怒憂思悲恐驚,還有怨恨、煩惱等。

外因,就是中醫稱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氣。但是當這六氣太過,或者人體比較虛弱的時候,這個六氣就會變成六邪。

不內外因,主要是包括飲食失調、醫源性的傷害、跌打、凍傷等。

比較明顯地影響咳嗽的主要就是飲食失調,還有感受風寒暑濕燥火、情志失調、醫源性傷害。

一、飲食失調

比如小朋友飲食的過量,比較喜歡吃煎炸油膩的東西、生冷冰凍的東西,還有水果,還有就是病后進補。

抵抗力,在中醫來說,氣血主要來源于后天的脾胃。當后天脾胃好,吃進去的東西能夠很好地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氣血,一般比較難生病。

但是因為現在很多家長或者長輩對于小朋友飲食總是怕他餓著,所以就算小朋友有時候不喜歡吃,也會讓他吃好多東西。這個就是飲食過量。

飲食過量,會導致腸胃處于長期的負擔太重,久而久之,脾胃運化功能就會受損,產生的氣血越來越少,進而容易生病。

脾胃的負擔,主要是喜歡吃煎炸油膩的東西,容易導致熱咳。

另外一個生冷冰凍,還有水果這些吃得多,會導致脾胃的陽氣越來越弱。這個就是我們寒咳的內在誘因。

還有另外一個就是病后進補。因為有些小朋友比如經過了比較長時間的發燒感冒咳嗽,治好之后,有些家長或者長輩就覺得小孩子瘦了,或者虛了,馬上給吃一些補的東西。

比如熬個排骨湯,比如給吃一些高營養的食物之類的,這樣很容易導致脾胃在先前生病狀態、還處于虛弱狀態的時候,又進一步的受到損害。

像飲食過量,還有病后進補,容易使脾胃處于長期虛弱狀態。這樣引起的脾虛類型的咳嗽,一般會容易導致病情反復。比如可能咳嗽剛好沒有一兩個星期又開始咳嗽。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思考一下,是不是在飲食上面給吃的太多,或者病后進補吃太營養。飲食失調是一個內在的誘因。

二、感受風寒暑濕燥火

現在進入秋冬季節,更多的是風、寒、燥三個。

在風寒燥這一塊,我們要如何去預防?

現在有些家長,總是怕小孩子著涼、給凍著了,就給穿好多衣服。

穿好多衣服之后,小孩子因為是至陽之體,他的陽氣比較旺盛,很多時候就會熱、出汗,這個時候外面有風一吹,就很容易出現著涼。這種類型引起的咳嗽主要是外感咳嗽、風寒咳嗽、燥咳等。

三、情志失調

有些家長可能會想,小孩子會有什么情志?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情志的失調,主要是來源于父母和長輩的過度的擔憂。

比如有些父母和長輩對小朋友照顧得太精細了,這樣會給小朋友有一些過大的壓力,而且這種壓力是無形的,他們又不懂得表達。比如很多引起的是小朋友肝氣不舒,肝氣不舒小朋友會有什么表現?比如啃指甲這樣一些表現。

在五行相生相克里面,肺屬于金,肝屬于木,本來金是要克木的,但是這個時候因為肝氣的不舒暢,反而導致肝氣過旺,反克到肺金。

所以如果家長在飲食、穿衣這些方面都照顧得比較好,小孩子很容易出現咳嗽之類,就要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因為怕小孩子生病,過度擔憂,給小孩子過多的壓力。

四、醫源性傷害

醫源性傷害,跟父母和長輩在小孩子生病的時候選擇的治療就醫方式有關系。

比如有些父母和長輩為了想讓小孩子能夠快速治好病,有時候會想西醫治病快,中醫治病慢,就首選西醫治療。

但是因為現在西醫主要是一個對抗治療,比如咳嗽就會用一些止咳藥、消炎藥、抗生素。當咳嗽經過這些藥都治不好的時候,往往就會選擇激素之類的。但是這都是一種打壓式的治療。

所以有些小朋友剛開始就是吃西藥,好像癥狀緩解很明顯,但是一旦停藥之后很快就會反復,而且可能癥狀會比沒吃西藥之前更嚴重。

有些長期反復用抗生素激素治療之后,本來一個普通的咳嗽就會變成過敏性咳嗽或者哮喘之類的。

另外有些父母可能會選擇用中醫的方式治療,但可能碰到的是一些用西醫治療思路去治病的中醫。

由于醫學教育大多是中西醫都學,有些中醫可能偏向于使用跟西醫類似的治療思路。比如他認同咳嗽主要是肺里面有炎癥,這些中醫雖然不會直接選擇抗生素之類的藥物,但也會選擇一些寒涼的中藥或者中成藥來消炎。

這樣的治療思路和方法對于熱咳可能沒有太大問題,因為是對證的,但是如果在寒咳、燥咳, 或者外感咳嗽用這樣的治療思路和方法,往往對小孩子的體質是個打擊性的傷害。

所以在就醫的方式上,有些父母還是要慎重考慮, 選擇合適的中醫大夫才是最重要的。

當沒有找到好的醫生, 或者情況比較緊急的時候,如何對小孩子的咳嗽進行食療或者中成藥之類的簡單治療?

孩子咳嗽不一定得打針吃藥,聰明父母應該這樣做

我們通過那些發病原因,把咳嗽總結為幾大類型:

很多父母對于小孩子咳嗽,有些可能不知道怎么去區分到底是哪種類型的。

1. 寒咳

寒咳主要因寒引起, 基本上沒有熱的。所以一般可以通過咳痰、咳嗽的時間,對外界冷熱的感覺,還有喝水的溫熱來判斷。

寒咳一般是白黏痰,或者清稀泡沫痰或者綠痰。有一些早上起來是黃痰,白天又變成白痰,這種基本上就可以判斷為寒咳。

典型的表現就是咽癢,喉嚨癢。一般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咳得比較厲害。

喝水方面要么不喜歡喝水,如果喜歡喝水,可能會覺得喝溫熱的水比較舒服一點,不想要喝冷的。

對外界溫度的感覺,主要表現為怕冷。

每個癥狀不需要全部集齊才能判斷寒咳,一般通過咳痰的顏色判斷,咳嗽的時間,還有一個就是對喝水冷熱的喜好,基本上通過這三點就可以確定。

如果是當判斷為寒咳的時候,大家可以用大蒜四小瓣,新鮮白蘿卜50克,白胡椒九粒,用三碗水煮成一碗,加適量的紅糖,分三次喝。

當癥狀比較嚴重的時候,喝前面的食療方能夠稍微緩解,但是又緩解不明顯的時候,可以選用中成藥小青龍顆粒,可以單獨吃小青龍顆粒,也可以用剛剛說的食療方煮水來沖小青龍顆粒喝。

2.寒咳化熱

這個也是現在很多小朋友經常出現的類型。一般寒咳化熱有哪些表現?

黃痰、綠痰比較多,白痰比較少。

咳得比較厲害,喉嚨也癢。

對外界溫度的感覺是不怕冷,而是怕熱,容易出汗。

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使用麻杏止咳糖漿,還有小青龍顆粒,這兩個一起服用。

服用的劑量要根據小朋友的歲數,一般在說明書里面,建議都是成人的劑量的。 如果是小朋友,一般建議是劑量減半。

3.熱咳

熱咳主要咳的痰都是黃稠痰,基本上沒有白痰。

會比較容易口渴,想喝冷飲。

怕熱不怕冷。

睡覺前跟早上起來咳得比較厲害。

這個時候可以用麻杏止咳糖漿來止咳嗽。

剛剛我們談的三種咳嗽,細心的家長觀察小孩子咳嗽的時間,會發現有些小朋友要么晚上咳得多、白天咳得很少,要么就是睡覺前咳,或者早上起來咳,但是睡著的時候又不咳。

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時間來選擇中成藥。

睡著之后咳得比較明顯,可以選用小青龍顆粒。

睡覺之前跟早上起來咳得比較厲害,可以選擇麻杏止咳糖漿。

晨起咳得比較厲害(像寒咳化熱),用麻杏止咳糖漿加小青龍顆粒。

4.燥咳

比較多發生于秋季,或者一些平時不怎么喜歡喝水的小朋友,這種咳嗽一般是干咳無痰的,喉嚨干喉嚨癢,而且口渴喜歡喝水,大便干澀難解。

這個時候可以用中成藥京都念慈庵的川貝枇杷膏,燥咳一般都比較容易好。比較難好的是寒咳跟寒咳化熱類型的。

5.積食咳嗽

積食咳嗽也是很多小朋友經常出現的。一般除了咳嗽,還會出現胃口差、大便秘結,我們可以使用中成藥加味保和丸,再加另外一個中成藥。這個則要根據小孩子咳嗽的具體癥狀來加。比如寒咳、寒咳化熱、熱咳,大家可以根據咳痰的性質,咳嗽的時間,還有喝水的溫熱喜好來加另外一種中成藥。

6.脾虛咳嗽

脾虛咳嗽,一般是比較容易出現在脾胃經常不好的小朋友。主要表現為咳嗽反復纏綿難愈,而且很容易復發。比如這段時間咳嗽剛治好沒多久,下次又開始咳。

這個時候除了根據具體的咳嗽癥狀,選擇剛剛說到的各種類型的中成藥。

另外可以再用一個簡單的食療方:

陳皮15克,凈山楂10克,生麥芽10克,炒白扁豆20克,山藥20克,太子參10克,靈芝10克,加生姜3片,紅棗3顆。

水燒開之后改小到中火煮35分鐘,煮剩200毫升加適量紅糖,當水喝。因為總體口感比較不錯,所以可以給小朋友平時喝。

一般對于那種脾虛類型引起的咳嗽,當加上這個中成藥食療方之后,小孩子的咳嗽次數或者頻率往往就會減少很多,而且也不會那么容易復發。

7.子丑時咳嗽

子丑就是子時跟丑時。 晚上的十一點到凌晨三點,很多小朋友其他時候基本上都不咳嗽,唯獨在這一段時間咳嗽。

這種就是我們講的少陽咳嗽。這種一般如果單純吃前面的那些中成藥,基本上除了脾虛咳嗽的那種,其他的效果都很不理想的。這個時候可以用新鮮白蘿卜100克煮水,沖小柴胡顆粒。

當小朋友出現咳嗽的時候,剛開始的時候不要急著用西藥之類的,可以嘗試用這樣一個食療方或者中成藥來治療。

但是實際上咳嗽很多時候是復雜多變的,這個時候給小孩子服用這些食療方或者中成藥,如果連續服用三天,咳嗽沒有明顯的緩解,或者反而咳得厲害,這個時候可能小孩子的咳嗽是有好幾種夾雜在一起。這個時候建議找比較靠譜的中醫治療。

咳嗽的排病反應

為什么會說排病反應?因為有一些小朋友在服用中藥,或者使用貼敷、服用膏方。在服用或使用的時候,有些小朋友可能剛開始只是輕微的咳嗽,選用這樣一個治療方式之后咳得更厲害,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判斷一下,這是藥不對證還是病情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而表現出來的排病反應。

排病反應又稱為一個暝眩反應。暝眩一詞最早來源于《尚書·說命篇上》。

這本書說:「若藥不瞑眩,厥疾弗瘳。」意思是如果在治療一些疑難雜病時,在服用完中藥之后,沒有出現瞑眩反應,表示比較難以徹底治愈這個病。一旦有產生了瞑眩反應,一般預示著這個病很快就會好。

后來由瞑眩反應衍生為排病反應。排病反應指的是在治療過程中,身體出現不適癥狀,排出一些毒素的反應。排病反應并不是治療的副作用,而是治療過程出現的正常現象。

一般咳嗽的排病反應通常持續 2~3 天,之后就會慢慢減少。

排病反應,它其實就是人體在把之前累積的一些藥品或者廢物殘留,還有潛藏在身體里的病邪把它排出來。

這些之所以會堆積在人體里面,主要是跟人氣血比較虛弱有關。所以大部分出現在一些病邪或者代謝廢物多、氣血又虛弱的人身上。

我們剛剛說到的排病反應,一般指的就是當治療的時候,本來有這些癥狀,選用治療方式之后出現的一些更激烈的癥狀。

其實當我們人體生病出現不舒服癥狀的時候,本身就是一種排病反應。

正確的治療方式應該是順應人體的排病趨勢,或者不干預,讓人體自愈,或者借用藥物或者針灸或其它治療方式來恢復人體的氣血,讓人體自己將病邪或代謝廢物排出。

但是因為現在盛行的西醫理念,不理解人體這樣的一種治愈方式,采用藥物去壓制或者消除,人體氣血越來越消耗,把本來輕淺的疾病變成疑難雜病。

咳嗽的排病反應比較常見于吃鎮咳藥或者長期服用激素的小孩子。

因為咳嗽本來就是人體通過肺部的震動,把處在氣管或者支氣管里面的一些廢物排出來,或者按中醫來說就是肺里面的寒、熱或者其他一些病邪,使用鎮咳藥或者激素壓抑下去,導致本來應該排出來的東西沒有排出來,在肺里面越積越多,這個時候就會導致咳嗽很難好,或者是反反復復。

所以小朋友有經過西醫治療,或者在其他中醫那里吃了太多寒涼藥,再到一個合適的中醫那里治療,吃中藥后(或者其他治療方式)咳得更厲害了,這個時候并不要急于否定這個醫生,而是要判斷一下這是不是一個排病反應。

小朋友本來胃口精神狀態各方面都很不好的,但是他吃藥以后咳得更厲害,反而胃口精神狀態越來越好,基本上是恢復到沒生病之前的狀態, 只是咳嗽更多而已。這個時候,基本上就可以判斷這是一種排病反應。只要繼續治療,咳嗽一般通常持續 2~3 天會好了。

如果是使用西藥,或者中藥的寒涼藥用得太多,導致病邪堆積得比較多,這個時候可能持續的天數會更多。

但是一般通過劇烈的排病反應之后,往往它排完邪氣了,咳嗽就會慢慢緩解,而且一般不容易復發。

——END——

⊙版權聲明:文章源于 正安聚友會,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
⊙投稿信箱:ynzywx@qq.com(歡迎您原創投稿)

⊙責任編輯:佩蘭

⊙運營編號:YNZY0003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0
分享
評論 搶沙發
luying的頭像-起舞食譜網

昵稱

取消
昵稱表情代碼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