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芪別只知道泡水喝,快試試這四種做法吧

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
說到黃芪,想必大家都很熟悉,它是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一種藥物。但你知道黃芪有千年的使用歷史嗎?

早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記載,黃芪被錄為上品,“主癰疽久敗創(chuàng),排膿止痛,大風,痢疾,五痔,鼠瘺,補虛,小兒百病。”

黃芪別只知道泡水喝,快試試這四種做法吧

黃芪有補氣升陽、益衛(wèi)固表的功能。但是很多人只知道用來泡水喝,其實想要讓黃芪發(fā)揮真正的功效,用法遠沒有泡水那么簡單。

在臨床使用上,黃芪分生炙之分,炙是用蜜炒。蜜炒后的黃芪溫中健脾的力量稍強些,所以內傷氣虛的時候可用。

下面給您介紹黃芪的4種吃法,都是千古流傳的奇方,總有適合您的方子。

溫養(yǎng)脾胃的千古奇方

黃芪建中湯

我國是名副其實的“胃病大國”。脾胃出了問題,很可能連累五臟。中醫(yī)里有一句話,“養(yǎng)脾胃就是養(yǎng)元氣,養(yǎng)元氣就是養(yǎng)生命”,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。

養(yǎng)脾胃、延壽命,用好黃芪就行。

黃芪別只知道泡水喝,快試試這四種做法吧

源自《金匱要略》的黃芪建中湯,雖然不及中醫(yī)十大名方那么有名氣,但它在臨床運用中,卻也展現了它不可忽視的魅力。是溫養(yǎng)脾胃的不二良方。

【配方】

黃芪15g、大棗10枚、白芍15g、桂枝、生姜、甘草各10g,飴糖50g。

【制法】

黃芪等六種藥材煎水取汁,入飴糖待溶化后飲用。

【功效】

本方以黃芪、大棗、甘草補脾益氣,桂枝、生姜溫陽散寒,白芍緩急止痛,飴糖補脾緩急。重在溫養(yǎng)脾胃,是防治虛寒性胃痛的主方。

【功用主治】

1、久病消瘦;

2、胃納不佳,時寒時熱,喘促短氣,容易汗出;

3、脈虛無力;

4、有操勞過度史。

氣血雙補,防治失眠

當歸黃芪烏雞湯

黃芪別只知道泡水喝,快試試這四種做法吧

【材料】

烏雞肉250g、炙黃芪25g,當歸5g。

【制法】

烏雞肉洗凈,切塊,當歸、黃芪洗凈,一齊置瓦鍋內,加水適量,文火煮熟。調味服食。

【功效】

氣血雙補,固腎調精。適用于月經病氣血不足、腎虛者,癥見經期不準,經量少而色淡,神疲氣短,多夢失眠,頭昏腰酸,面色蒼白等。

補氣養(yǎng)顏

黃芪黃豆煲豬腳

黃芪別只知道泡水喝,快試試這四種做法吧

【材料】

豬腳1500g,黃芪10g,黃豆100g,蔥姜適量。

【制法】

1、豬腳洗凈,黃豆泡發(fā)待用;

2、蔥切段,姜切片。鍋中入水,把豬腳放入鍋中燒開后加入料酒,燙3分鐘撈出,再用冷水洗去豬腳上的白沫;

3、黃芪放入布包中,然后黃芪、豬腳、黃豆、蔥、姜一起放入砂鍋,大火燒開,小火慢燉到熟爛,按口味放入調料即可。

【功效】

黃芪補氣,豬腳補充膠原蛋白,黃豆也富含蛋白質以及多種礦物元素,因此此湯可以補氣養(yǎng)顏。

黃芪別只知道泡水喝,快試試這四種做法吧

很多人都知道黃芪補氣好,但不一定知道這些用法。幾個黃芪食療方,功效各有側重,都是養(yǎng)生奇效方,看完記得收藏,并推薦給朋友們也看看,別只知道用黃芪泡水喝啦~

——END——

⊙版權聲明:文章源于 山西省中醫(yī)院,如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

⊙投稿信箱:ynzywx@qq.com(歡迎您原創(chuàng)投稿)

⊙責任編輯:佩蘭

⊙運營編號:YNZY0003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0
分享
評論 搶沙發(fā)
luying的頭像-起舞食譜網

昵稱

取消
昵稱表情代碼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