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冬季真的不能刮痧嗎?其實不然,只要注意方式方法,冬天一樣可以刮痧。且看董俊佐老師為我們答疑解惑。
自打立冬后
不斷有學員問我同一個問題
冬天到底能不能刮痧?
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
冬天刮痧這件事兒
冬天可否刮痧?
黃帝內經上曰:
「冬三月,此謂閉藏。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。去寒就溫,無泄皮膚,使氣亟奪。此冬氣之應也,養藏之道也。」
于是很多人就疑惑了:寒冷冬季真的不能刮痧嗎?
在這里,我想告訴你們,當然不是的,只要注意方式方法,冬天一樣可以刮痧。刮痧作為中醫傳統六大技法(砭、針、灸、導引、按蹺、藥)之一,與其他技法一樣有不同的適應癥。因此無論什么季節選用刮痧,都要根據被刮者的體質和病情而定。很多人認為刮痧是一種瀉法,而老祖宗告訴我們冬天要收藏,因此就害怕冬天刮痧有個好歹,其實不然。
冬天藏的是什么?
中醫養生的原則是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但是我們得明白這個「藏」,「藏」的到底是什么?
藏的是人體的精氣,而不是濁氣和毒素。而我們刮痧排的是身體的毒素和濁氣,而不是精氣、元氣。冬季氣血流于體內,人們又常常在冬季進補,故冬天人體容易內熱,容易口腔潰瘍、咽喉痛,長閉合性的痘痘等。所以民間會有「冬吃蘿卜,夏吃姜」的說法。對付冬天感冒初期,高明的醫生不會讓喝紅糖姜水而是夏桑菊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因此,冬天同樣有刮痧的適應癥,通過辨證可以采用刮痧方法排除身體的濁氣和毒素,更有利于精氣與元氣的收藏。只是冬天人體的陽氣收斂,潛藏在體內,所以不宜一次刮太多地方,不要大面積出痧;另外就是一定要做好出痧以后的保暖工作。其實相對而言,我們在冬天反而容易做到保暖,夏天冷氣泛濫,保暖工作難度更高。既然這樣,那冬天我們怎樣刮痧更保險呢?
冬季保健刮與治療刮
日常我們用到刮痧方法的時候,就有保健刮和治療刮兩種。冬季保健刮痧可以采取隔衣刮拭法,促進血液循環;也可以直接在皮膚上用刮痧板的厚邊刮痧,只要皮膚潮紅、溫熱即可,這種適度刮痧,適當的刺激到皮脈肉筋骨,每天刮拭三五分鐘,也算是一種安全的肌體運動之法,促進血液循環、新陳代謝,不光是冬季可以,其他季節都是可以的。
一到冬天,生病的人就會明顯增加。最常見的就是感冒了,以惡寒重、發熱輕、頭痛、無汗、流清涕、痰稀白、口不渴、舌苔薄白等為主要癥狀。特種刮痧作為我國傳統中醫治療疾病的手段之一,和推拿、按摩、針刺、艾灸、湯藥等一樣有著非常好的治病效果,感冒也不例外。
● 主治部位及刮痧步驟:
項叢刮、項三帶、肩胛環、風池、大椎、足三里
步驟① 首刮項三帶
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,首刮項三帶,以瀉法刮之。因為肩部肌肉豐富,用力宜重,肩井處可加拔罐;大椎處需要加強,但用力要輕柔,不可用力過重,以出痧為度。
步驟② 再刮項叢刮
再刮項叢刮,以平補平瀉手法刮拭,風池穴需要加強
步驟③ 再刮肩胛環
接著刮肩胛環,重點肺俞、肩胛部。
步驟④ 最后刮足三里
最后刮拭足三里,刮拭面盡量拉長。
冬天刮頭部
提神醒腦,預防感冒
中醫認為:「頭為諸陽之會。」頭部是人體陽經交會的地方,頭部經脈通暢,會使人精力充沛,腦血管、腦神經功能正常。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頭部,可以振奮陽氣,使人神清氣爽。
● 特種刮痧講究:
刮痧先刮頭,刮頭要致密,刮頭能疏通氣血,調整陰陽,對于情志郁結、痰濕停滯、頭暈目眩、心神恍惚及防治腦血管病變有很好的療效。可防治失眠、頭痛、健忘、高血壓病、中風后遺癥、感冒鼻塞、鼻流清涕、夜尿癥等。
而前面提到的項叢刮具有醒腦開竅、明目聰耳、利咽祛痰、平肝息風的功效,對治療傷風感冒、偏正頭痛、頭面五官諸癥均有良效,尤以預防感冒效果最佳,是提高免疫力、防治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施治部位。
刮痧后注意事項
① 出痧后注意事項
刮出痧后2個小時內忌洗澡,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,不宜在原處再次刮拭,不可帶痧刮痧。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-7天,以皮膚上痧斑消退為準。
② 哪些人群禁止刮痧
糖尿病人傷口不易愈合,慎用刮痧;皮膚有開放性傷口不宜刮;孕婦下腹部、腰骶部不宜刮;有血液系統疾病或皮膚易出血者不宜刮。
③ 刮完之后
刮出痧后,最好飲一杯溫熱開水(以淡糖或鹽水為佳),可休息15-20分鐘,幫助新陳代謝,不要吹風受寒注意保暖。
④ 刮痧需辨證
刮痧作為一種疾病的治療手段,需辨證,切勿盲目處理。
——END——
⊙版權聲明:文章選自正安聚友會,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⊙投稿信箱:ynzywx@qq.com(歡迎您原創投稿)
⊙責任編輯:佩蘭
⊙運營編號:YNZY00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