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

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現如今,頸肩問題是多數現代人的“標配”,一旦惹上,輕則頸椎肩周部位痛、酸、脹,重則手麻、頭暈、頭昏,甚至還會心悸心慌。經常有朋友咨詢,說艾灸后的不適癥狀消失后,如果停灸一段時間,疼痛就會復發,就是說頸肩問題比較頑固,無法斷根。一般在這種情況下,建議他們不要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”,而是多找找小腸的問題。這是為什么呢?

一、小腸屬火,最怕受寒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在中醫眼里,小腸與心互為表里,氣血相通,其性屬火、屬陽,其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——

1

受盛化物

指小腸接受由胃初步粉碎、向下傳導的食糜,并且這些食糜要在小腸中停留一定的時間,起到容器的作用,以利于進一步的消化。

2

泌清別濁

指小腸在對食糜進一步消化的基礎上,吸收其中的精微部分(營養物質)向脾傳導,并將食物殘渣向下傳送至大腸形成糞便、水分經腎臟氣化作用滲入膀胱形成尿液。

那么,小腸的這兩個功能通過什么來實現呢?一句話:有賴于小腸陽氣的充盛!

并且,這一點已被現代醫學研究證實:小腸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,里面的消化酶是食物進行化學反應的催化劑,但消化酶需要在適宜的催化溫度(37℃-40℃)下才能正常工作。

為什么現代人容易消化不良?因為貪食寒涼、衣著暴露、愛吹冷氣等不良習慣耗傷小腸陽氣,對于屬火、屬陽的小腸來說,陽氣不足,就會動能不足,就會出現以下癥狀:

1、身體吸收功能比較差,總是吃不胖或者補不起來;

2、飲食稍稍不注意就會肚子疼、拉肚子;

3、肚臍周圍冰涼、偶爾出現疼痛;

4、頸肩部僵硬、活動范圍受限,特別是在吃完生冷食物、喝完冰的飲料啤酒之后更加明顯;

5、心慌,胸悶,經常情緒低落,甚至抑郁癥。

二、小腸與頸肩的關系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對于上文癥狀中的第1、2、3、5條,大家都不難理解,難的是第4條。很多人覺得:小腸是消化器官,與頸肩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呀。對此,小編表示:你若這樣想,那你就OUT了!

關于頸肩問題,西醫和中醫在認知上存在很大的不同——西醫認為,頸肩問題是骨頭問題;中醫認為,頸肩問題是經絡問題。認知不同,則治療方法不同,所以,西醫重在矯正骨頭,常導致越治越麻煩;而中醫重在疏通經絡,經絡得通,氣血得暢,則疼痛、僵直、麻木,甚至眩暈、眼花、胸悶等癥狀都會自行消失。

不過,需要注意的是,頸肩有問題,不能僅僅疏通頸肩部位的經絡,因為主管頸肩的經絡并不在頸肩,而在兩條胳膊的外側。它就是小腸經!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寒主收引、凝滯,當陰寒之邪入侵小腸經,經絡就會不通,氣血就會受阻,肩胛到頸側的這一段自然就會因為氣血不足,導致肌肉僵硬、板結,就像得不到陽光照耀的凍土一樣。要知道,小腸經的全稱是手太陽小腸經,“太陽”的意思就是陽氣最盛之處,試想一下,原本最需要陽氣的地方變得冷冰冰的,各種煩人的問題肯定會紛紛找上門來。

所以,說白了,按摩也好、推拿也好、艾灸也好,不能只知道在頸肩處折騰,疏通小腸經才是關鍵!

三、升陽,頸肩問題的根治之法!

上文說了,小腸屬火、屬陽,小腸經是陽氣最盛之處,故而要根除頸肩問題,必須改善小腸受寒和小腸經不通的情況——最佳方法就是升陽,自然,艾灸是上上之選。

那么,該如何升陽呢?主要分3步:

1

第1步:溫補脾腎之陽

小腸屬于中焦,與脾胃密切關聯。當小腸受寒、陽氣虧虛時,脾胃乃至腎的陽氣也必定會受到牽連。所以,為小腸驅寒的思路,其根本在于如何溫補脾腎之陽。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建議取穴:神闕、關元,每個穴位灸20-30分鐘,如果擔心上火,在灸完這兩個穴位后,建議多灸腿以引火下行,比如足三里、三陰交、涌泉等穴。

2

第2步:疏通頸肩部位

頸肩部位,主要灸透3個穴位:肩井、頸夾脊、大椎。

1、肩井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人體有一口井,肩井就是這口井的井口,要使身體從上至下輕松通暢,就必須經常清理這口井。我們常用捏肩來消除疲勞,其實捏肩就包括了肩井所在的范圍。

中醫在推拿時,總是先推拿肩井,然后再推拿其他地方,最后以推拿肩井作為結束。先推拿肩井,是為了讓人體全身松弛下來,便于穴位、氣血調動,效果才能好;以推拿肩井結束,是為了把先前充分松開的氣血再緊一緊。這就好比清理一口井,先要把井蓋打開,接著該怎么清理就怎么清理,清理完畢,再把井蓋蓋上。

2、頸夾脊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夾脊穴是經外奇穴,可調節督脈和足太陽經的經氣,緩解局部疼痛。針對頸肩問題,建議選擇頸3-頸6夾脊穴,后正中線旁開0.5寸。

3、大椎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大椎又名“閻王奪命鎖”,它位于十字路口,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,而且大椎為“三陽”“督脈”之會,全身陽氣都在這里交會,灸透大椎就相當于打開了全身陽氣的總開關。大椎不通的人,不光陽氣升不上來,還會堵塞7條經絡(大腸經、小腸經、三焦經、胃經、膀胱經、膽經、督脈)。

艾灸大椎之前,為了增強效果,可以先刮痧,后艾灸。

3

第3步:疏通小腸經

有效疏通小腸經,關鍵在于疏通它最易瘀堵的穴位,主要是下面3個:

1、天宗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《針灸甲乙經》:“肩重,肘臂痛不可舉,天宗主之”,有頸肩疾患的人,按壓天宗會有強烈的痛感,并向四周擴散。

天宗的主要作用就是生發陽氣。

2、肩貞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這是小腸經的常見堵塞點,此處持續不通,會影響局部的氣血布散,久而久之則引發頸肩疼痛,故而肩貞是治療肩部疼痛的首選穴位。

肩貞主治肩胛疼痛、手臂不舉、上肢麻木及各種肩部不適。

3、后溪

頸肩問題,久治不斷根,是這里“寒氣”沒有化解

后溪為小腸經的腧穴,為八脈交會之一,通于督脈,主治頭項強痛、腰背痛、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證。

注:下午1-3點,小腸經當令,建議在這個時間段艾灸,效果更好。

——END——

⊙版權聲明:文章選自網絡,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
⊙投稿信箱:ynzywx@qq.com(歡迎您原創投稿)

⊙責任編輯:佩蘭

⊙運營編號:YNZY0003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0
分享
評論 搶沙發
luying的頭像-起舞食譜網

昵稱

取消
昵稱表情代碼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