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將出山,卜卦換盤纏,卜金您隨緣,不隨有何關
我習慣每天早餐吃一個煮雞蛋,因為雞蛋不僅價格便宜,營養也特別豐富,能給身體提供優質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,口感還很鮮嫩,老少皆宜。
煮雞蛋很簡單,但也有人煮不好,不是容易破,就是蛋殼不好剝,都是錯誤的方法導致的。
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,保證雞蛋不裂不漏白,鮮嫩入味,蛋殼也好剝。
煮雞蛋的技巧
1、雞蛋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?
很多人覺得用熱水煮雞蛋,熟得快,這話沒錯!但熱水下鍋,尤其是開水,雞蛋受熱過快,蛋清會快速膨脹。一旦蛋殼上有裂紋,蛋白就會被擠出蛋殼,發生“漏白”。
2、用什么火候煮?
用大火煮,熟得又快又徹底,但是大火會讓水一直沸騰,雞蛋不斷地翻滾、碰撞,很容易發生破裂,導致雞蛋漏白,不完整。正確的做法是,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,雞蛋受熱均勻,也不會發生碰撞,蛋殼就不會破了。
3、煮多長時間?
雞蛋煮多久,看你需要什么樣的效果,有人喜歡溏心蛋,有人喜歡全熟蛋,時間都不一樣。
1~2分鐘,蛋白和蛋黃都還是液體,屬于生雞蛋。
3~5分鐘,蛋白剛剛凝固,但蛋黃還是液態,屬于溏心蛋。
6~8分鐘,蛋白完全凝固,蛋黃剛剛凝固,口感軟嫩。
9~11分鐘,蛋白、蛋黃都完全熟了,大多數人喜歡這種口感。
12分鐘以上,蛋白、蛋黃口感很硬、很干,但蛋黃外層發綠,屬于煮老的雞蛋。
雖然溏心蛋的口感很好,但不建議大家吃。雞蛋含有大量的細菌,只有徹底煮熟后才能滅菌。而溏心蛋是未熟的雞蛋,可能殘留了細菌,不利于健康。所以建議大家,雞蛋煮6~8分鐘最好,從水開后計時。
4、雞蛋殼很難剝?
雞蛋煮好后,很多人都會趁熱剝蛋殼,或是涼一會兒不燙了再剝,發現蛋殼和蛋白粘在一起,非常難剝,每一片蛋殼都要粘下一些蛋白,剝完后很難看,既浪費還影響食欲。
在高溫狀態下,蛋殼上的薄膜會和蛋白發生粘連,所以蛋殼就不好剝了。
根據我的經驗,雞蛋煮好后趁熱放進冷水里浸泡5分鐘,蛋殼就很好剝了,磕破后可以剝成完整光滑的兩半。為什么呢?雞蛋的溫度很高,放進冷水里突然降溫,根據“熱脹冷縮”,有彈性的蛋白會快速收縮,而硬質的蛋殼無法收縮,蛋白就和蛋殼分離了,蛋殼就很容易剝下來了。
要注意的是,浸泡雞蛋時應該用涼白開,不能直接用生水,生水中有很多細菌,會污染雞蛋,不健康。
下面和大家分享煮雞蛋的具體做法,喜歡吃的收藏一下,保證雞蛋軟嫩鮮香,好剝殼。
【煮雞蛋】
準備雞蛋、食鹽、白醋、清水。
【做法】
1、冰箱里的雞蛋不能直接煮,容易破殼,先放在冷水里浸泡5分鐘,恢復常溫后再煮。
2、鍋里加入適量清水,雞蛋冷水下鍋,要輕拿輕放,以免把雞蛋磕破。水里加入一勺食鹽、一勺白醋,蓋上蓋子,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八分鐘。
小貼士:煮雞蛋時,水里要加入食鹽、白醋。白醋是弱酸性的,能和蛋殼上的鈣發生反應,讓蛋殼變薄、變脆,更好剝殼,食鹽也能快速滲透到雞蛋內部,讓雞蛋入味。白醋還能讓雞蛋的口感更軟嫩,雞蛋才好吃。
3、關火后撈出雞蛋,放入涼開水中浸泡5分鐘,煮雞蛋就可以吃了。